端午節習俗
rice dumpling 1440871 1280
Posted in 節日禮俗/典故由來

端午節習俗

每年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乃是中華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除了是全年陽氣最旺盛的一天之外,再加上從這天開始,氣候也將慢慢轉趨炎熱,相傳也是蚊蟲和蛇、蠍、蜈蚣等毒物開始出沒的時候,因此,和驅邪除煞、趨避毒物相關的文化習俗自古以來便流傳至今,再加上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故事和白蛇傳的傳說,更讓端午節增添了更多的神話色彩與歷史典故,因此,為了讓各位能夠對於端午節有更多認識,以下便特別為各位整理歸納了端午節常見的習俗活動,話不多說,趕緊接著看下去吧:

祭祀:

每年端午節當天大約十點左右,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準備豐盛菜餚來祭拜祖先和家中神明,到了下午約莫三點過後,則得開始準備祭拜地基主。

掛艾草、菖蒲:

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於門外掛上艾草和菖蒲,這是由於艾草的莖和葉含有天然揮發性精油,本來就具有驅蟲的效果,再加上長長的菖蒲葉片就像寶劍一樣,象徵能夠「斬千邪」,因此掛上艾草和菖蒲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驅蟲除煞,此外,還有一則傳說故事是這麼說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經常到處興亂作怪,於是天上的神明便取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擊敗了妖怪,於是妖怪便承諾神仙,以後只要是神仙的子民們,他絕對不會去侵擾,因此,為了避免遭受妖怪襲擊,家家戶戶便開始掛上了艾草和菖蒲。

喝雄黃酒:

在白蛇傳的故事當中曾經提到,當化做人形的白素貞喝了雄黃酒之後,居然立刻現出白蛇原形,因此,人們便深信雄黃酒具有驅邪除煞、驅五毒的功效,有時也會看到大人會在小孩頭上以雄黃寫上「王」字,藉由雄黃本身的功效及老虎的威猛,來替小孩子鎮邪驅毒。

吃粽子:

說到棕子的由來,和屈原投江的故事息息相關,話說在屈原投江之後,人們由於感佩屈原的精神,又不忍屈原的屍體任由河中魚蝦啃食,因此便將米食裝進竹筒中,並投入江中來餵飽魚蝦,後來便逐漸演變成了包粽子的習俗。

划龍舟:

划龍舟的由來,也和屈原投江的故事有關,相傳當時人民為了尋找屈原的屍體,於是便造了許多小船以方便在江上搜尋、打撈,後來則逐漸演變成了划龍舟的習俗,甚至還成了最應景的一項全民體育競賽活動。

戴香包:

傳統的香包,大多是老虎造型,裡頭則塞了一些香料和中藥材,相傳佩戴在身上除了可以除煞避邪之外,還可以驅趕蚊蟲,後來幾經變化,現在的香包多了更多討喜的卡通人物造型,因此也讓這傳統的香包,成了端午節當天孩子們最喜歡的小禮物。

立蛋:

相傳在端午節當天,適逢太陽引力和地心引力互相拉扯,因此是全年之中最有機會將雞蛋立起來的時候,尤其在正午時分,機率更高,而人們更深信只要能在端午節當天成功將蛋立起來,將能夠替自己帶來好運氣。

打午時水:

打午時水

由於端午節當天乃是全年陽氣最盛之日,因此若是能夠在農曆五月五日午時(中午十二點整)取得天然山泉水、井水或雨水,則這種吸取了「純陽之氣」的水,就稱做午時水,相傳午時水不但可以經久存放而不壞,又具有祛病驅邪的功效。

除此之外,午時水還有兩種常見的招財作法,一是先在聚寶盆內放入九枚乾隆的五帝錢和一枚龍銀,龍銀擺中間,乾隆的五帝錢則圍繞在外側,象徵台語諧音的「錢攏來」,然後於正午十二點將整個聚寶盆內注滿五時水,之後再將聚寶盆連同五帝錢和午時水放在家中財位上即可。

午時水招財

另一個作法,則是將午時水連同總共168元的銅板一起煮,象徵財源滾滾,然後再將銅板放在家中財位上,據說也有招財的功效。

午時水招財

午時水招財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